2018年12月5日,“中美心血管跨学科研讨会”于北京悠唐皇冠假日酒店隆重召开。此次会议由北京大学医学部精准医疗多组学研究中心(Center for Precision Medicine Multi-omics Research)主办,赛默飞世尔科技、北京华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协办。
主办方“北京大学医学部精准医疗多组学研究中心”,是由北京大学医学部主任詹启敏院士支持下及北京大学双一流、北京大学医学部学科办、其他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协助下,成立于2017 年11月的学术研究机构,为北京大学医学部直属二级单位。黄超兰教授担任中心主任。中心旨在以疾病为出发点,利用前沿高通量组学技术获取高质量分子数据,利用智能大数据分析手段,结合基础生物学功能验证和临床数据,最终发展出疾病预防、诊断,机制解析和真确药物靶点,真正服务于临床,实现疾病分子机制导向的个性化诊断及靶向治疗。
此次会议以詹启敏院士发起的北京大学“临床医学+X”发展计划为战略理念,跨学科思维作指导而开展,未来中心将陆续举办一系列以“融合、跨界、交叉、创新”为核心的疾病相关专题论坛,继续努力打造具有权威性、代表性和可持续性的精准医疗领域的国际学术交流平台。
此次学科交叉研讨会系列的第一场kick-off,主题选定人体最主要的器官“心脏”,中心主任黄超兰(Catherine C.C.L. Wong)担任主持。会议当天,百余位中美心血管相关领域顶级专家共襄盛举,通过临床医学、创新技术及基础学科的交叉,共同推动创新研究和研发,提高临床诊疗水平,联袂为我们奉上了一场不可多见的最高水平的学术盛宴。
美国加州拉荷亚斯克里普研究所(The Scripps Research Center, La Jolla)化学生物学教授Prof. John. R. Yates,加州大学美国立卫生研究院数据所所长Prof. Peipei Ping,美国加州西达-赛奈医疗中心(Cedars-Sinai Medical Center)高级临床系统生物研究所所长Jennifer Van Eyk,北京大学分子医学研究所所长肖瑞平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常务副院长王拥军教授(代),国际心脏病研究会中国分会执委会常委徐明教授,北京大学医学部生理学与病生理学系研究员姜长涛教授莅临会场,发表了精彩演讲。医学部及北大医院,北医三院,北大肿瘤医院的领导和老师给与了极大的支持。朱树梅老师,王鹏远院长,李海霞主任等出席了会议。与会的专家和学者还有来自北京大学其他院系,首都医科大学及其附属医院,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的多位领导和教授以及企业的同仁们。
北京大学分子医学研究所所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肖瑞平教授发表致辞。她首先祝贺研讨会圆满召开,并表示此次会议举办的重要性及对应用组学手段研究重大疾病的意义的高度认可。她指出目前心血管疾病对全球仍然产生巨大威胁,临床研究中仍然有很多未解决的难题,例如药物靶点的选择、生物标志物的筛选及临床诊断。在致辞中她强调“精准医疗”概念,并呼吁在座各位学科专家献计献策,协力攻克心血管难题。
美国加州拉荷亚斯克里普研究所(The Scripps Research Center)化学生物学教授、国际著名蛋白质组学领域的“教父”、Journal of Proteome Research的主编Prof. John. R. Yates作为基础科研界的代表为我们带来演讲,他的题目为Interactome of Mutant Cystic Fibrosis Ion Transport Regulator (CFTR) Reveals Disease Specific Interactions and PTMs。作为蛋白质组学领域的泰斗,Prof.John在将近40分钟的精彩绝伦的演讲中,系统而详尽地介绍了其实验室利用蛋白质组学技术在研究CFTR蛋白在囊性纤维化病(Cystic Fibrosis)的疾病机制的作用中所做的工作。问答环节,Prof.John就质谱技术、SEQUEST软件的发现历程及蛋白质组学的发展前景等问题进行详细解答,他预测蛋白质组学未来在药物研发上具有广泛的发展前景。
随后,肖瑞平教授作了题为A Novel Myokine MG53 and CardioMetabolic Diseases的演讲,汇报其课题组在研究心血管代谢疾病的成果。展示了她如何围绕MG53分子机制为主线,深入研究解析心脏代谢疾病的根本,并做到转化的精彩完美的过程。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病学中心刘丽萍教授代院长王拥军教授发表主题为《脑血管病临床研究:从循证到精准》的演讲。展示了王拥军教授发表在新英格兰杂志上,在CHANCE队列中取得的傲视国际同类研究结果,并被列入国际指南的缺血性脑卒中治疗方案。提到从临床回溯到基础研究、精准治疗研究的重要意义,并且认为临床尚未解决的问题需要寻求多组学研究及分析等创新手段。王拥军院长的研究工作受到在场学者的一致好评。
午餐后,加州大学美国立卫生研究院数据所所长、加州大学医学心脏病学及生物信息学教授Prof. Peipei Ping带来以Oxidative Stress Post-translational Modification Landscape in Cardiac Hypertrophy Revealed by Machine Learning Approaches为主题的演讲,讲述机器学习的生物信息学方法如何结合在整合蛋白质组分析技术并应用在心血管疾病领域,提出了崭新的视角。作为The NIH Heart BD2K Investigator Team的主任及领导者,她展现出一位跨学科专家的高度学术素养及对前沿科学发展方向的高瞻远瞩。
北京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国际心脏病研究会中国分会执委会常委徐明教授进行主题为Multidisciplinary Research on the Excitation- Contraction Structure and Function Remodeling in Heart Failure的演讲。他以心衰竭治疗靶点的发现历程为例,向我们展示从基础科研到临床治疗转变的历程,并介绍了国内心血管项目研究近年来的进展。
美国加州西达-赛奈医疗中心(Cedars-Sinai Medical Center)高级临床系统生物研究所所长Jennifer Van Eyk以Medicine and Me: moving towards proteomics-centric individualize为演讲主题。西达-赛奈医疗中心是世界排名顶级的医院,以其几十年在医疗创新和研究方面的卓越建树而蜚声国际。Jennifer认为疾病在根本上是一种蛋白质组表达的现象(ultimately a proteome phenomenon),因此在医学应用上离不开对蛋白质组的调控调节。精准医疗需要个体化的生物标志物及治疗手段,而心血管疾病作为全球首要的健康威胁,个体化治疗显得尤其重要。她在演讲中介绍了研究所在疾病机制与治疗在基础研究中的工作进展,其中应用了大量的蛋白质组学技术;也点明精准医疗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引起参会人员将技术转化为临床应用的思考。
北京大学医学部基础医学院分子心血管教育重点实验姜长涛研究员进行主题为Modification of gut microbiota and ceramide signaling alleviates metabolic disorders的演讲。近期,姜长涛研究员课题组在Nature Medicine在线发表题为Gut microbiota and intestinal FXR mediate the clinical benefits of metformin的文章,影响因子为32.621。